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拼音: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语释义】比喻有骨气,不为小利而向人低头。五斗米:东晋时具令 的官俸,后来泛指微薄的俸禄;折腰:穹腰,下拜行礼。
【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出处】《晋书•陶潜传〉。
【不为五斗米折腰成语故事】陶潜,亦名渊明。字元亮,东晋时候的大诗人《晋 书》,《宋书》均有记载说他是陶侃的曾孙,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彭泽县县令等官职。后来因为不满当时的黑暗现 实,而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散文以《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相传,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妣年)四十一岁的陶潜,在彭泽县(江西湖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只有五斗米的官俸,生活很清苦。腊月将尽的—天下午,陶潛办完公事,换上便衣,冋到内衙拿起以往的诗作来翻看,联想到当时官场中种种黑暗现象,更觉郁闷难解。恰巧,一名小吏又突然闯了进来报告:“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快请老爷更衣去迎接。”
陶潜来彭泽县当知县还不满三个月,便不解地问道: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
小吏解释说:
“那督邮张大人,乃我县富豪,一向很讲究排场,现在又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本来,陶潜早就心存离开官场的想法•现在又听说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土豪劣绅,因为家里有钱,又会吹牛拍马,才深得太守宠信,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愤然地说:
“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
说罢,便打开柜子,取出知县的 印信,交给小吏说:
“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这个知县了。”
当即收起行装,昂然出衙而去。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便引申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