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首描写美女的经典诗词,让人回味无穷!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名花,此指牡丹。倾国,代指美人,此指杨贵妃。君王,此指唐玄宗。此写杨贵妃之美。但诗句没有直写,而是通过两个细节侧笔写之。一是将她与名花并提,并以有特定含义的“倾国”一词暗示之;二是以“长得君王带笑看”的叙事,暗点出其可人的形象。可谓表意婉转,曲尽其妙,让人回味无穷。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写湘水女神鼓瑟之后飘然而去,唯剩江上数座青峰的情景,意在强调湘水女神的神秘。以“人不见”与“数峰青”相对衬,由峰及人,更让人回味无穷。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乃写女子之美,但不直写,而以“人面”与“桃花”并举,以两者的“相映红”互相衬托,以表达赞美女子花容月貌之意。它虽化自南朝文学家庾信《春赋》中“面共桃而竞红”之句,却比原句更有韵味,确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
陌上桑(节选)
汉·乐府古辞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即堕马髻,其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乃汉代时髦之发式。绮,有花纹的绫。襦,短衣、短袄。此写汉代美女罗敷的装束打扮,于此可见汉代女子服饰之时尚。
过嘉兴
元·萨都剌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出自。吴姬,吴地女子。江南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出门便要撑船,那是常事;女子水上撑船,那也是司空见惯的情景。但是,在诗人这个北方人看来,这平常的景象却是别有韵味。前句说吴姬撑船入城,这是叙事;后句写春寒细雨之中江上朦胧迷茫的景象就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绿色轻纱,这是写景。事景结合,吴姬与细雨相衬,便使诗人笔下的吴姬更具朦胧之美,读之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
赠官妓小英歌(节选)
宋·张咏
舞态因风欲飞去,歌声遏云长且清。
有时歌罢下香砌,几人魂魄遥相惊。
遏云,使飞动的浮云为之停止。清,清越。此写官妓小英舞姿优美,有飘飘欲飞之感;歌声清越高亢,有响彻云霄之效果。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萧娘,是南朝以来诗词中所常用的一个人物名字,特指男子所恋的女子(女子所恋的男子则称萧郎)。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的爱妾之名,后泛指男子所思念的佳人。此乃写萧娘多愁善感之态及与情郎离别时的伤悲之情。前句不直说萧娘离别情郎时哭得很厉害,流了很多泪,而说她是“脸薄难胜泪”;后句不直说桃叶与情郎离别满面忧伤之容,而说她是“眉长易觉愁”。两句皆是写男女“相见时难别也难”的离愁别绪,却侧笔写来,让人有回味无穷的美感。“羞”而“笑”,则突出表现了其天真可爱的形象。
陌上桑(节选)
汉·乐府古辞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緋头;
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走路之人见罗敷,放下担子拈胡须;英俊少年见罗敷,脱下帽子显风流;耕田农夫见罗敷,忘记所要耕的田;锄地农夫见罗敷,忘记锄地的活计。回家后相互抱怨,只因光顾坐着看罗敷而忘了干活。此写罗敷之美,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以间接笔法,通过行路人歇担捋须、少年人脱帽整理头巾、耕者锄者忘其劳作、回家后互相抱怨的细节描写,极写罗敷之美,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