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解释
我们所指的专著,其实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或科学文化领域观察、分析、讨论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问题后所写的总结性文章。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对某一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可以是动手实验后获得的感悟;也可以是考察某个地方后的总结,也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里的“专题”是指一篇文章只探究某一个现象或问题,一时半会写不出这个问题,而把那个问题一个一个写出来,似乎没有主题。我们所说的“小论文”,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写的专业性很强的研究论文。题目小,内容浅,篇幅不宜过长。它在格式上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把问题解释清楚就行。
专著的写作大致分为几个步骤:选题、收集材料、提炼观点、安排结构、起草和修改。
1.科学选题
写小论文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一个好题目相当于完成一篇小论文的一半,可见为一篇小论文选一个题目的重要性。
选题要注意“实用性”、“可行性”、“创造性”、“趣味性”。
“实用性”是指所选课题在生产、生活或科学上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即研究成果可能被移植应用于服务人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可行性”是从实际出发,即根据自己平时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观察和研究,选择一个研究范围和深度适合自己水平和条件的课题,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选题要“小”,不要“大”,要“全”。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有利于深入问题本质。
“创意”是指选择的主题要新颖、有新意,主要观点要有自己的新发现和独到见解。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不要简单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写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
“有趣”是指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有趣的话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自己想做、愿意做的事,往往事半功倍。
总之,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及时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研究。选对题目是做好研究,写出高质量小论文的保证。
2.全面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的方式有很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或者网上搜索需要的资料。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需要对查阅报刊书籍获得的信息和事例进行核实;核实从观察、实验、调查和检查中获得的事实数据;核实网上找到的各种信息。以免材料有误,影响论文的科学性。还要注意材料的新鲜度,尽量收集能找到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掌握材料要力求全面,根据题目确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只有材料选择充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3.准确提炼你的观点
提炼意见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是对实验中的观察、新发现、新创造的总结,可以是对调查、考试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讨论,可以是在学习、研究某一学科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见解。要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比较,认真筛选,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研究它们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形成正确科学的观点。观点的表达要准确、清晰、简洁,不能含糊、混乱。
4.结构合理布置
在整理材料,提炼观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排结构,开始写论文了。对于不同类型的专题论文,要灵活掌握编排结构。虽然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但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l)在开头(或“引言”),提出问题,或对与题目密切相关的全文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2)主体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分析问题,说明相关的观察、实验、调查、检验、制作、设想等。写作要注意:研究步骤要写好,实验过程、数据来源、各种现象要写清楚,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数据和资料要准确,可以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和图表。如有必要,可以附上照片和收集的标本,以增强说服力。
(3)结尾部分(或“结论”)是解决问题,做出结论。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清晰。小论文的结构可以是“总-分-总”的格式,也可以是“先分后总结观点”的模式,也可以是“先分后分”的模式。
结构的作用是恰当地组织材料,明确地提出意见。无论如何安排,都要注意条理清晰,观点与材料一致,体现科学论证的过程,使论文具有说服力。证明观点的材料要有典型性,即选取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能太多,但要精确,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抛弃。为了使结构合理,有必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写作大纲。
5.仔细起草和修改
起草修改,根据大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一项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更是一个深入研究、缜密思考的过程,要力求准确、严谨。相对于写一般的说明文和议论文,特殊小论文写作中的表达和修改更为重要。因为专题研究活动非常复杂和微妙,反映专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不能马虎。要认真起草,认真琢磨,认真修改,一丝不苟。看开头是否简洁中肯,观点是否正确可靠;看论据是否典型真实,数据和引用是否准确;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衔接是否自然;看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论证是否符合逻辑;看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连贯、规范,图纸、表格是否清晰适用。每一个方面都要仔细检查,仔细推敲,逐步完善。
第二,评论例子
熟练使用十字路口的红、黄、绿交通灯
当你在一个路口停下来的时候,你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路口要选择红、黄、绿灯?带着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答案都不尽如人意。
前几天在东方网上发现了很多红黄绿的信息。从光学角度看,红光波长较长,便于人们在远离指示灯的地方找到;黄光光线穿透力强,更醒目;绿光是一种非常环保的颜色。
激动之下,我从笔记本上提取了这些资料,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整理出来。不久,我发现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反应。于是,我来到了心理咨询师那里。原来红色代表血液,提醒人们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黄色很刺眼,人看着会提高注意力;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引导人们安全地走在上班和学习的路上,以愉快的心情对待每一天。
有了上面写的资料,我觉得还不够。在被同学提醒后,我也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为什么红、黄、绿指示灯要按照红、黄、绿的顺序排列?我决心在同学中做一个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三种颜色首先会想到什么问题。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红色时刻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这三种灯里面,可能是最重要的,所以应该排第一。黄色很抢眼,放在其他两种颜色中间,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和其他颜色可能不太容易看出来,所以排第二。只是因为前两个位置已经被红黄“占用”了,所以绿色是第三位。
原来红黄绿指示灯里隐藏着那么多科学知识!以后要过马路,一定要注意红、黄、绿指示灯的变化,保证人身安全。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名交通警卫!
这篇论文,题目有趣,一看题目,就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素材收集非常全面,尤其是从光学角度讲解三种颜色;观点清晰简洁,对三种色彩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结构安排合理,符合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规律;可见作者是经过精心起草和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