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1:跑题
一、原因分析
考生题外作文大致有以下五个原因:
1.课外阅读量太小,阅读面太窄。
2、考试粗心,不能认真看考题。
3、辨别能力不强,或者缺乏辨别程序。
4.材料没办法掌握。给考生提供一份材料,要写的东西很多,但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这份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如果考生不掌握掌握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出现题外话的现象。
5.写作过程中缺乏监控策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一个作家完成对某个人物的刻画后,错误率低的人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监控策略,而错误率高的人则缺乏这一点。由于缺乏过程监控,经常会出现中途偏离的现象。
二、疾病诊断
[标题]
猫头鹰遇到鸽子。一天,猫头鹰遇到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去哪里?”?”猫头鹰说,“我要向东走。". "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全国的人都讨厌我,所以我搬到了东部。鸽子说:“儿子会唱得更多,但不会唱得更多。向东走还是邪恶的。“根据上面的寓言,请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自主构思,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不能对一个先天残疾的人采取宽容的态度。猫头鹰也想拥有甜美的歌声,就像残疾朋友想和正常人一样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为什么那么苛刻,要歧视别人,要攻击别人?owl已经知道自己的缺点,想通过迁移来避免这种歧视,但是为什么别人看不到这一点而不得不进行歧视到底呢?学习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一课。只有宽容才能使社会和谐,使时代进步发展。
[医学分析]
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提议者并不想让我们谈论宽容,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的缺点”。因为材料重点写的是蝎子的话:“子能多发声,不能多发声,东移犹邪。”写文章的时候,要在主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
三、治疗技巧
那么如何避免跑题和跑题呢?作者的建议是双重的:
(a)监测
也就是说,看到主题后,一定不要保存以下程序:
1.养成在主题材料中用笔画画关键词的习惯;
2.画完关键词后,轻声阅读,确认无误;
3.养成区分关键词和关键词同义词的习惯,找出写作的主要目的;
4.如果是题目作文或者材料作文,一定要给题目或者材料出三个(至少两个)题,然后再想想:命题人的目的是什么?比较哪个题目和题目或者材料更相关,然后选择最好的题目。
(二)紧密联系
即确定关键词或准确定位主题后,一定要记住:
1.引言部分一定要扣关键词,组织中心句,即论点一定要清晰;
2.每一段都要突出关键词;
3.每举一个例子之后,都要分析例子。分析例子时,别忘了突出关键词;
4.最后一节要学会以关键词为中心构建压缩排比句。
疾病2:缺乏结构
一、原因分析
在考场写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张,往往写得很匆忙,可能会导致结构混乱、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则。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乏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乏辩证思维;
3.平时写的议论文很少,或者写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4.高考作文的要求我看不懂,尤其是议论文。即使作文有无限的文体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技巧。结构太简单,怎么能考高分?
二、疾病诊断
[标题](2006年浙江高考卷)
在汉语中,“三”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字,它构成了许多单词。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照顾好自己”、“举一反三”、“一个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头比别人强”等等。这些词不仅是社会生活现象或生活经历的总结,还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
请根据你对上述单词或其他熟悉单词与“三”的联想和感知写一篇文章(注意单词中“三”的意思),这样你就可以联想到某个单词或连接几个单词。
要求:自主,自制标题,自选风格,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
“说话”是需要三思的。说出来的话,收回不了。一旦说错了话,说不合适的话,后悔都来不及。就算不是故意的,听者有心也不好。
有个笑话:一个男人请了几个朋友吃饭,其中一个准时上桌。等了一会儿,店主着急了:“你怎么没来?”朋友一听,心想“我不该来的”,就走了。这时,另一个朋友碰巧来了,店主对他说:“我真的不应该再走了。”第二个朋友听了不高兴。他认为应该是我去,所以他也走了。最后,主人把所有的客人都惹毛了,跑了。
[医学分析]
作者举例说明说话需要三思。这个例子很好,但是作者举例之后就结束了。这个局部结构是不完整的。缺什么?缺少例子。我们可以在例子后面加这么一段:“你看,主人待客人还算厚道,但最终也留不住客人。原因是他说话之前没有三思,随口说的话改不了,最终适得其反。如果他能三思而后行,我想结果会如预期,主人和客人都会高兴。可见,说话做事都离不开‘三思’!”
三、治疗技巧
(一)养成写作前思考的良好习惯。
具体操作如下:
1.写作前一定要列出写作大纲;
2.列出大纲后,学会思考以下问题:我的结构完整吗?我的前言清楚了吗?我的论证结构是否细致周到?
(2)标准化和创新。
规范——处于我们编写的初始阶段
模式1:水平结构(平行结构)
1.总结一个与题目相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句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第一个论点(阐述论点举例分析例子);
3.第二个论点(同上);
4.第三个论点(同上);
5.结论:代表论点,总结全文。
模式2:垂直结构(分层结构)
1.总结一个与题目相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句名言),引出论点;
2.使用诸如“是的,我们需要……”引出以下内容(第一级讨论);
3.使用“我们不仅需要.我们需要更多”来引出以下内容(第二级讨论);
4.使用“除了以上两点,更重要的是……”引出以下内容(第三级讨论);
5.结论:代表论点,总结全文。
创新——在我们学会标准化之后,
模式三:纵横交错
1.讲一个与题目相关的故事(或介绍一句名言),引出论点;
2.用压缩排比句解释论点;
3.第一论点(举例分析第一层次观点);
4.第二个论点(举例分析第二层次观点);
5.第三个论点(举例分析第三层次观点);
6。用紧缩排比句表示论点,总结全文。
疾病3:细节错误
一、原因分析
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犯以下错误,比如有时案中主人公被冠以荣誉,有时名言被引用不准确,有时人物的思想内涵没有被准确把握,有时材料中没有的内容被自己添加讨论。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阅读时,不要对重要内容做笔记,造成记忆偏差。每个人每天都要吸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只保留了很少一部分。如果保留的部分没有及时审核,就会出现错误。
2.写作缺乏严谨的态度。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时,考生要养成通过核对来验证引用名人名言准确性的良好习惯。
3.平时读书缺乏思考和思辨。缺乏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阅读范围狭窄,可能会在写作时无中生有。
4.引用和分析材料的错误是由于考生在写作中的先验观念和主观假设造成的。先验观念导致他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写作,主观臆断导致他根据自己熟悉的写作内容凭空展开写作。
二、疾病诊断
[标题](2005年湖北高考卷)
诗人必须在宇宙内外。变成这样,你就可以写了。在它之外,我们可以观察它。入其中,所以有生命。到外面,就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