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经典技能考试
高考作文分数高,准确审题最重要。以下是小编带来的2017高考经典写作技巧复习。欢迎阅读。
(一)题目作文考试:
话题作文一般由“进口材料解释性语篇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于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方向起到引导和提示作用;“提示”主要是启发审题思路,开拓写作思路;“要求”是写作时要注意的,也是写作时不可低估的。题目作文考试包括:考试材料、考试提示、考试题目、考试要求。最重要的是考察题目,包括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1)单词话题:话题本身就是一个词或词。名词要注意本义、引申义、喻义。比如“脸”的本义是“人脸”,引申的意思是“表情和情感”(母亲的脸指母亲的关心),隐喻的意思是“脸”(城市的脸)。形容词和动词都是按意图写的。填写主语或宾语后,根据以下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确定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积极短语话题:积极部分是写作的重点,部分限制了写作范围。比如“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制了写作的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意义上的“智慧”。
动宾短语话题:动词是写作重点,宾语是讨论范围。比如:战胜诱惑,“战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和如何克服),而“诱惑”把胜利的对象限制在“诱惑”而不是别的。
(4)主谓短语话题: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讨论的对象。比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把丰富多彩的对象限定为“答案”,而不是其他东西。
平行短语话题:主要是关系型话题,写作中以一个为主话题,两方面的比较贯穿全文。关系主题的主要关系是:依赖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权衡关系,如《材与非材》;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6)完整的句子题目:以谓语为主,注意主语、宾语、修饰语对宾语和范围的限制。比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和如何决定),“细节”和“成败”意味着“决定”的范围对象。
应特别强调主题中单词的原始意义、隐喻意义、扩展意义或其他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使文章有一个深刻的立意。
(二)命题作文考试与题目作文的比较:
命题作文和题目作文虽然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之间有一些交点。有些命题本身就是题目,如《安》(05北京)、《视野》(06天津)、《谈情感》(06湖南)等。这些命题和题目作文是同一个概念。但有些命题不能仅仅作为题目,因为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命题了,如《我想牵你的手》(上海,2006)、《今年的花胜去年的红》(辽宁,2005)等。这样的命题作文,意图一定要严格遵循题目的方向(作文题目不能改)。
值得指出的是,比如《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年浙江)和《把天上的使者刻在心里》(2006年广东)都是作文的题目,题目虽然是观点,但也可以反过来解读,“一枝一叶不一定是世界”,“心里的天使不用刻”(保持人的`真美')。这种想法在广东省作文评分标准中得到认可(“2005年的纪念”也可以指“无需纪念”),因为它符合“题内”的要求。
(三)材料构成考试与题目构成比较:
p
材料二: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往往矛盾。一方面,有了人格的双颊,他们一开始就认识了自己,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面对丰富多彩、眼花缭乱的生活,他们有时会很困惑,经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请结合自己成长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题,讲一个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材料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因为它们的“功能”不同。前一种材料是文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必须找到材料的“重点”,复习“自力更生”的主题,才能构思写作;后一种材料只是给我们建议了一个内容方向,它的写作范围比前一种要大得多。
在写作中,很容易在以前的材料作文中运用“三段论”和“四步”。引用材料、分析材料、连接材料、总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的固定写作模式(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不能接受,但可以作为基础训练,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作文模式肯定不会有什么优势)。而基于主题的材料作文,除了定义有限的内容,学生可以简单的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形成的各种程序。在它为学生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高度评价,写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写出自己最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