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论文写作技巧
如果平时的学习侧重于吸收,那么写论文比创新更重要。就像蜜蜂摘花一样,它们最终是在试图制造蜂蜜。小编收集了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第一,选好题目
科研的第一步是选题。选个题目不难,但选个好的不容易。有人说,选个好题目是一部作品成功的一半,有道理。因为只有选好题目,才能明确主要方向,确定主要内容,体现论文的特色和优势,体现论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适应社会需求的程度。
有人认为选题目很容易。如果你随意选择自己专业的任何一个题目,只要一点点努力就能出成果。有的人看题目神秘,拿不定主意。这是两种偏见:前者是盲目的,后者是游移不定的。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克服动摇性;提高意识,明确目的。
选题要考虑客观需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经过一定的研究,才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高度和深度上努力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有的需要科学发展,专业研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新的探索,或者对别人的研究成果有不同看法需要商榷。
注意选题。无论选择什么题目,一定要熟悉以前的学习。通过查阅文献目录、报刊索引,或者咨询老师和同行,可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争论,存在哪些差距或薄弱环节,从而继承前人的成果,继续向前发展。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如果是空白或薄弱环节,只要有条件,可以尝试填充或加强。如果不能前进,就不要选择这个话题。
选题目要考虑自己的条件。比如个人兴趣、爱好、基础、强项、外语和熟练程度、收集信息的可能性等等。
选题时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详细分析:
选择大题还是小题?如果资料来源丰富,可以搞个大题,写个大专著,或者把大题分成几个小题,每个小题一步一步来,大专著就出来了。或者小题大做。我还保留着一篇20世纪50年代翻译出版的苏联学者的博士论文《为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水兵》,只写了1917年10月至1918年3月这6个月间海军士兵在建立和巩固苏联政权中的作用。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档案和报刊,整本书实际达到了20.5万字。如果注重对发展规律的概括和分析,也可以大做文章,保持战略眼光,有长远眼光,保持提纲挈领,深入其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和加深认识。比如列宁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就是以小问题为主的范文。全文仅两千多字,将7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划分为革命风暴、和平发展和新世界风暴三个时期,总结了这三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斗争和成就。文中很多精辟的论点和精彩的论述,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这种题目,如果思路不新,论证不深,立足点不高,很容易变得模糊或者肤浅。一般情况下,最好做到问题中间或者小题大做,这样容易深入,见效快。
选择理论的题目好还是历史的题目好?如果史料少,前人理论分析少,又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可以选择理论课题。如果史料较多,前人整理不够,可以选择历史题材。一般来说,最好把历史和理论结合起来,有些可以偏向历史,有些可以偏向历史,但不要写成纯理论或纯历史。纯理论难免抽象枯燥;纯历史就是一堆史料,很难成为一纸空文。作为论文,要对大量史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选择热点话题还是冷门话题?热点话题一般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应该研究;但是一般热门话题的研究者很多,一定要多下功夫,有所突破,有所进步。无论什么样的话题,都要从需求和可能出发,不要简单的“赶浪”或者“冷眼旁观”。有些不冷不热的话题可能更合适,不要轻易放过。
选新题好还是旧题好?新课题一般前人研究较少,甚至是空白点,容易产生结果;当然,新题型可能材料少,难度大。如果要选择,就要更加努力,还能写出新的想法。一般来说,选择更新的题目,做新的或者旧的,比做旧的或者新的要好。
是先看资料再选题还是先选题再找资料?两者并非截然相反。选任何题目,都要先看一定的材料,以免盲目;确定题目范围后可以继续收集和阅读资料,然后把题目做得具体而精准。最后,所选题目的书面表达要尽量简短清晰,而不是拖着长长的单子。
第二,深入研究
选好题目后的第二步,就是花大量时间努力,深入学习。往往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题目要局部调整,或者把题目做得更具体、更精准。
深入学习从何入手?也就是如何找到突破口。有的人从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开始,有的人从阅读原始文献资料开始,必然会事半功倍,读大量的书也不会发现很多问题。事半功倍的捷径就是看以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参考各种参考书——,如历年出版的《全国图书总目》 《全国主要报刊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报刊信息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相关专题,图书馆资料室收藏的专题索引,几本专业期刊,外文书目,报刊索引等。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更快地选择和编辑书目,然后选择阅读。读书要注意:前人有哪些成就?有哪些薄弱环节或缺口?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化和改进?有什么值得讨论或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史料或史实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还可以找到前人引用的资料、经典著作和原始文献,并编制更详细的参考书目。
在阅读各种资料的过程中,要开动脑筋,反复思考,大致形成一个研究提纲,把自己选择的题目分解成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进一步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根据问题仔细阅读各种相关资料。在研究过程中,要从中文资料入手,详细熟悉各种中文资料,然后查阅国外的书刊,寻找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新的资料。要特别注意挖掘一手资料,同时注意二手资料。
在学习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用心、细心、细心,稍有疏忽就会导致纵向过关,重新检查需要时间和精力。记忆力好不如文笔差。各种有用的或备用的材料都应该
研究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待材料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问题的理解要考虑“从一边到另一边,从外到内”。材料要广泛收集,论文结尾要选择最典型、最相关的材料。我们要善于发现矛盾的材料,并下大力气去识别和验证清楚。“从这个到那个”就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拓宽思路,进行比较研究。要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正面比较。“由表及里”就是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把一切事物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探索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总结规律性。要善于发展和深入分析必然性与可能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个体性、因果性与结果性、内容与形式、整体与局部、联系与区别、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回顾与展望等。在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深化和完善这个问题,如何做出新的总结,做出新的分析,使用新的语言,补充新的材料,提出新的见解,得出新的结论;不能光是利用别人的成绩,做个新面孔,冷饭。连炒饭都要上油,辅以鸡蛋、葱花、味精,才能做出独特的新食品。但创新一定要在大量的材料学习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形成,一定不能靠零星的材料和一知半解轻率地标新立异;更不能胡乱提出新观点,片面论证。
第三,精心写作
论文的最后一步是认真写。写作前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研究大纲进行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发展为写作大纲,并对全文的布局、观点的体系、分析的层次和材料的使用进行统一安排。写作过程不是简单记录研究成果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深入研究的过程,一个让研究成果精确完善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对哪些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论证不够充分,需要写下来,继续攻关。
写社科论文,要明确其性质和特点。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应用文、文艺作品,而是一种以讨论为主的文体。但在话语中,社科论文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同于讲义资料、知识性文章、宣传性文章、通俗读物。社科论文专业性很强,要有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起到促进学科建设的作用,至少要在综合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深化。更高的要求是填补学科空白,一般要求超越以往的成果,有新的思路。写论文的时候要尽量简单,突出重点,主要写自己的看法。研究过程中掌握的各种珍贵资料,可以系统地组织成几个专题,编成附件进行答辩或供他人参考。文章前要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做简要评价;文章中引用他人观点或不同意他人观点要求注明出处;文末要求附上国内外参考书目,注明你的视野有多大,研究成果有谁参考吸收过。
有人认为一篇论文包括两个要素:观点和素材。我觉得这个概括不全面。应该说论文包含四个要素:论证,论证,论证,讨论。论证是观点,论证是材料,论证是指论证的方法和水平,讨论是指文字表达的要领和技巧。同样的观点和材料,有的人更擅长归纳演绎、概括分析,有的人更擅长表达呈现、句子修辞,导致文章不一样。可以看出,论证和讨论是论文成功不可或缺的独立要素。我认为这四个写作要素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编为四个顺口溜:论点方面,观点明确,观点破碎,立场鲜明;就论据而言,材料充实,收集谨慎;在论证方面,分析细致,逻辑严密;讨论方面,文字简洁、清晰、有力。
一篇论文总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是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提出并阐发自己的新观点,应该是论文的主干,同时也要批判自己不认同的其他观点,这样两者的对比才更明显。除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观点之外,这篇论文还应该开始写一系列衍生的观点,评论一系列别人的观点。
观点是通过大量的材料研究形成的,所以所有的观点都要有充实的材料支撑。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目的性、典型性和真实性。目的不明确的,材料和意见不统一,不编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典型,则缺乏说服力,不能从局部材料和个别情况中得出全局和普遍的结论;如果不小心抄错了材料,就传错了。总之,各种资料都要认真收集,认真筛选,认真鉴别,耐心考证。
论证是建立在论证与论据统一的基础上,从一面到另一面,从外到内,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因到果,从量到质,从浅到深,从始至终。对各种问题的详细分析,应该包含一些深刻的哲理,既让人印象深刻,又让人读完之后仍有回味和反复思考。从开头、主体到结尾,各部分、各段、各句的结构、布局、叙述都要逻辑严密,一个一个来,不能有漏洞、矛盾或抵消。写好一篇论文,不能只看主体,还要看开头和结尾。古人对优秀作品的评判是“豹子头、熊腰、凤尾”。比如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不仅主体有深刻的说服力,而且开头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流浪欧洲”,结尾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什么强大的吸引力?
文字要简洁明了,准确生动。文字要仔细权衡和锤炼。文字要多样化,尽量减少简单的重复,使文章不枯燥。尽量使用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使文章简洁明了。意象隐喻的运用可以使道理更加透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添文采。例如,马克思把暴力比作社会变革的助产士,把分散的小农比作一袋土豆,列宁把帝国主义比作“泥足巨人”,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比作指南针和大船,毛泽东把资产阶级腐蚀比作“糖衣炮弹”等等。除了用词,还要注意句型。总是用陈述句,单调呆板。疑问句和感叹句丰富多彩。排比和对仗可以表达得更清楚,增加语言和文字的美感,便于记忆。如果能适当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圣贤名言警句,就能让文章更耀眼。
写作必须至少完成三次。初稿首先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和要用到的材料;第二稿以分析改进为主,力求精炼,逻辑严密,哲理丰富;第三稿主要是对文本进行审读和加工,对引文和材料进行检查,力求准确和文采。这只是一般情况。其实一篇论文往往需要修改十几遍,要用心,不断改进。要使一篇文章富有哲理和文采,需要长期积累的理论素养和语言素养。平时多读古今中外名著,了解写作方法和技巧。清代著名儒生郑板桥在《楹联》中留下警示:“切繁简三秋树,引异标新二月花。”要写好一篇文章,就要不断简化,思考如何突出自己的创新。
在完成社科论文之前,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项目,然后进行总结和进一步完善,这也是少聚为多,零聚为整体的捷径。论文完成后,还要求将其浓缩成几百字或一千字的总结,“收芥子”(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在微小的芥子里藏着一座巨大的须弥山),列在正文开头,方便他人掌握要点。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是学位论文的三个层次,在题目大小、内容深度和权重上是不同的。级别越高,要求越高。一般来说,学士论文一万字左右,硕士论文二三万字左右,博士论文可以写几百字。一般来说,质量比数量重要,不一定要有很大的洞察力。
做实际工作的党政干部,如果掌握了写论文的要领,遵循写论文三部曲,努力工作,也可以把实际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工作总结写成有分量的社科论文。毛泽东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28年的《井冈山的斗争》是不朽的历史杰作。
需要强调的是,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不研究这个题目的读者看的。所以一定要写的简单,事件、人物、时间、地点、专有名词等。应该解释清楚,以便使读者理解清楚,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当有人谈到生活学习与写作的关系时,他们把它分为四种类型和四个等级:简单的知识、深刻的知识、肤浅的知识和虚假的知识。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用简单的语言写好文章。
文章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