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要落入俗套,不要泛泛而谈。
广义的构图特点是选材雷同,叙事平实。看完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阅读的耐心。
北方有句话:别人嚼的包子不香。它意味着创新,独特,独一无二。
常规的、一般化的作文一定要不假思索的去写,优秀的作文一定要下功夫去写。所谓“努力”,就是不断的思考,反复的学习,反复的酝酿,反复的思考。
比如老师给了一个作文题目:《家乡变了》。常规概括的写法是:过去老家落后,现在高楼平地起,最后主题——老家变了。
一个同学放弃了这种写作,他发展了自己的方式:
1.一个月难得的夜晚,全家人在院子里乘凉,闲聊着母亲河——黄浦江。
2.爷爷感慨道,小时候过黄浦江要坐小船,费时又不安全。
3.爸爸接过话:小时候坐轮渡过黄浦江,安全多了,但是雾天就过不去了。
4.我很高兴地说,现在我已经没有过黄浦江的顾虑了。去过隧道;回到桥上。
5.奶奶做了个总结:世界变了,家乡也变了。
另一个学生的想法更有创意:
1.爷爷是个‘老上海’,吹嘘自己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外滩。
2.爷爷退休后,去了农村三年。
3.这三年是上海三年来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4.今年年底,爷爷从农村回到上海,但迷路了,最后坐出租车回家。
5.爷爷一踏进家门,就不停地说:“我的老上海迷了路。真的是‘上海变了,上海变了’。
这两个构图有一个小洞,但是挖得很深。他们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家乡的变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们经常用“聪明的妻子离不开米饭”这句话来解释作文必须有好的材料。
那么,如果有好的素材,能写出好的文章吗?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好的素材是需要巧妙安排的。
举个例子吧。
有一次,老师让学生以《咱班好事多》为题练习作文。一位同学选择了以下三种材料来表达‘我们班好’:
1.一大早,学生们来到教室积极打扫教室。
2.学生们做了教练,并把他们介绍给老师。
3.一个同学因病休学,同学们奋力为他补课。
应该说这三种材料都选得不错,也适合题目。但是他叙述的时候,直截了当,好像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他的作文很笼统,标新立异,既不生动,也不传神。别人看了也无法得到深刻的印象。
后来经过老师指导,换了个角度,对材料做了一些巧妙的安排,结果完全不一样。他想出了这个主意:
1.在学校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我也不远了,想做一件好事。
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想悄悄打扫教室。但是到了教室,发现班里几个‘王皮’已经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还嘲笑我迟到。
3.我给老师做了一个漂亮的教鞭,想送给老师。没想到,老师拿出一堆大小不一的教练,笑着告诉大家:这些棒子不能退役!我又迟到了一步。
4.当我想给因病休学的学生补课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其他同学已经抢在我前面了,我‘晚了一步’。
5.好像做一件好事不容易,因为我们班好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