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的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写作”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对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为什么要写作文,仍然没有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青年作家》《某篇作文去了北大》等新闻报道,让一部分有作文天赋的青少年一夜成名,也让大部分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迷茫:作文好就是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但不幸很快滑入应试教育的功利轨道,留下后遗症,过分强调个性和审美趣味的张扬,弱化作文的实践交际和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与学习生存和塑造人格割裂开来,使作文越来越像是“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影响了小学作文教学。
2.老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构建了“快乐写作(1-2年级)自由写作(3-4年级)学会写作(5-6年级)独立写作(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将学生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与表达真实需求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训练顺序和以前的教材相比,确实更科学。然而,新课程标准只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如何操作还不得而知。因此,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存在着教师人为提高作业目标、片面追求作业数量等现象。“志存高远,意味深长”,“构思巧妙,描写细腻,修辞华丽,注重修辞的运用”等等,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得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无形中产生了对作文的恐惧。学生被迫每天写日记,甚至要求他们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整天无所事事地写着悲伤和担心,生活在紧张和焦虑中。这不是在破坏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性格会在哪里发展?
3.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我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关于作文,我觉得首先要想一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答案似乎不难。当然,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都需要写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的言论言简意赅,指出了本质。学会写作意味着掌握社交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工具越来越重要,对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对生活也是有益的。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一节中也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轻松地写作和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种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教育学生描绘事物、讲真话、表达真情,树立实事求是、讲真话的良好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