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学生作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字不清,句子不通顺,不能准确表达意思,错别字太多,让人看不透整篇文章,非常少见。更难找到一两篇生动、感性、深刻的文章。很难从字里行间看出学生有写作的冲动和激情。怎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写作,能流利的和你分享对生活的感受?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积累
1.引导学生积累漂亮的单词和句子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积累越厚,文笔就越基础,文章就会根深蒂固,蓬勃发展。反之,没有积累,胸中就没有墨水,也就不会写不出作文。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很深的积累。但是学生需要积累什么,如何积累,对写作会有帮助。这是一个很多老师可能都不清楚的问题。
作者通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好的词汇,漂亮的句子,精彩的段落,优秀的文章,首先要积累。因此,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青春是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光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教材中优秀的章节、精彩的片段、优美的句子,从而帮助他们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取有价值的课外内容,如成语和著名故事。值得指出的是,要实现写作的成功积累,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量要大,量的保证能带来质的变化。老师要鼓励学生勤记勤写,把发现的东西记在专门为写作积累准备的笔记本上。第二,范围要广。为了积累,学生应该有广阔的生活视野和阅读视野。第三,一定要长期坚持。脂肪不能一口吃下,要一点一点积累。
2.引导学生做圈评
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读书笔记,可能写不出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和积累,为了真正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这些材料,学生要反复阅读、品味和思考作品的语言和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圈点、素描、批注、评论和书写自己的经历。虽然学生一上来就做的圈记法比较浅,比较零碎,但是要珍惜学生的一点一滴,多鼓励,引导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在感受中逐渐深入思考,在感受中升华自己的个性,在感受中萌发自己最初的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累人生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为中心的书是死书。”所以引导学生积累课文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获取新鲜的生活水源。因此,当学生有快乐、愤怒和悲伤的情感经历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及时用笔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感知: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他们在一些重大变化中的心理状态,我们就会意识到当时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起伏是非常分层的,这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但是事情变了,我们回过头来看当时,层次和过程都模糊了或者消失了,只留下结论,写在作品里只能是“真的开心”或者“真的不舒服”。只有指导学生及时把这些内容写在日记里,才能既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又增强写作能力。
第二,培训
1.注重文体训练
近年来,话题作文都是风格不限,但我们也知道,“风格不限”绝不是没有体裁要求的。所以,虽然“风格不限”给了我们选择风格的自由,但不同的话题应该用更合适的风格来承载。作为教师,要训练各种常用的写作风格,学生要对风格有全面的认识,让自己在写作时“以不变应万变”,选择自己最好最合适的风格来表达这个话题,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信件、留言、表扬、读书笔记等。当一个学生丢了心爱的铅笔盒,教他写一篇充满感情的《发现事物的启示》。当学生遇到困难,得到别人热情的帮助时,鼓励他们制作和写“感谢卡”,送给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感谢。当他们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谊,建议他们制作并写“道歉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理解,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很多新的好的建议时,教他们写建议。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也可以结合活动:过年了,鼓励学生为晚会写剧本和小品,还可以设计年卡,写新年祝福语;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一个活动计划和方案;在运动会上,学生被要求以“小记者”的身份写采访和新闻报道。总之,学生只有在熟悉各种风格的基础上,才能选择自己最好的,发展自己最好的。
2.结合学生需求,挖掘潜力,提高效率
有人说文章被逼出来了,真的有道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求学生两个班完成同一篇作文,两个班勉强能完成。如果要求他们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他们也可以写一篇好文章。与两者相比,后者显然是高效的。我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当场完成作文初稿,然后重复3-5分钟,然后用正楷抄写20分钟到作文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了规定的要求。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速度有很大的灵活性,增加压力会增加灵活性,提高作文效率。
3.激发情绪,把“要我写”改成“我想写”
在我看来,作文除了强迫之外,还要能“激发”,善于激发学生萌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一次我把“要我写”改成了“我要写”,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新闻:新年第五天,一个清洁工在小区整理垃圾箱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八九斤左右的大鲱鱼。清洁工闻了闻,挨家挨户问没有异味。结果大家都说没扔,清洁工应该带回家。当清洁工回家杀鱼时,更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里面竟然有10000元。我把这个消息读给大家听。听了这个消息,讨论很多。这时候我让同学想象一下,鱼是谁的,给谁的,为什么要扔掉,知道里面有钱会怎么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的想象力被激活了,他们写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文章。——这种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更加敏捷灵活。
第三,评论
1.老师要好好点评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模式,以学生为作文批改的“主角”,希望通过自我评价重新理解、重新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他们有机会在比较中改变自己的思维角度,从而发现别人的优缺点,认识自己的得失。但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互读互评只是完成了作文批改的低级工作。笔者认为,教师还是要讲课和评价的。怎样才能做好讲课和评价?首先要能找出这篇作文的优缺点,尤其是全班存在的问题。好文章要让老师大声朗读,让大家一起品味成功之道。对于学生作文的失败,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放在幻灯片上展示,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修改痕迹”上,从大到选句,到标点词的增删和互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能学到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
2.还要注意重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