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集锦
(一)论文写作——材料、意见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表达,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达。三者的完美结合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实验。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材料采购的效率和质量。整篇论文由几个工作单元组成,每个工作单元都是由每个实验材料积累而成的。所以,善待日常实验。每天都要考虑这个数据在未来论文中可能的位置,认真收集保存每一个图像记录。资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分。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分析处理,保证获得结果的可信度,消除假象。一篇论文总是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要清晰、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避免不同意见。从题目到论文结论,意见无处不在,所以意见是论文的灵魂,贯穿始终。讨论意见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尽量避免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对比国内外文献中的观点,也对比我们自己实验室过去的观点。对比中分析异同,提高理解。不要害怕错误的观点,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无字,不远”。但不要华丽,以“文以载道”为目的。论文的叙述应该有逻辑,有条理,简单真实,并有适当的分寸。
(2)论文写作的准备和写作——
准备是论文好坏的关键。会写论文的人通常有三个步骤。写论文前仔细思考,大局在胸;把纸的草稿全部铺好,提起笔,一气呵成;写完论文初稿,放一段时间,反复阅读,想尽一切办法。
相反,不会写论文的人。肚子空空如也,脑子里一片混乱,文笔沉重。他们一拿起笔就写,然后几下就不写了。停止写作,停止写作。找资料,查资料,补充实验。撕下一页,抄几句。突然,他叹了口气,挠头摸耳朵,咬着笔,踱来踱去。这两类人的区别在于准备条件的不同,很多刚开始写论文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作)准备
指从实验结束到开始写论文的准备。要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准备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草稿,列出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导师和合作者讨论以达成共识。经过慎重考虑,一蹴而就。其中,“打草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候所有的工作和数据都要综合考虑。就像战斗前的战略帽,是作者脑力劳动最激烈的时刻。
2.期中论文写作的准备——(做时间)
会写论文的人在做完实验后并不开始考虑写论文,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中考虑写论文。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中各种思想的凝结。“材料和方法”是找方法和建筑方法时形成的,所以写论文的时候说实话就够了。“实验结果”是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阶段归纳和数据整理过程中积累和整理的。“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与周围人讨论,查阅分析文献等后得出的最终结论。它是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形式的表达。“结论”只需要总结最后的结果。因此,能写论文的人
3.论文写作——长期(课时)准备
如果只着眼于短期准备和中期准备,是写不出优秀论文的,这要看作者的长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这个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整体水平。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可以通过终身训练来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时,写字如神”,“想学诗时,功夫在诗之外”。这些积累的努力决定了作者的写作水平,进而影响论文的传播。这个能力不是用起来就养出来的,而是需要作者从小就努力。
(3)论文写作复习与修改——
一口气写完稿子,还要反复修改。不仅要反复锻炼自己,还要请相关人员给予建议,最后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核。论文修改时,在写作规范和长度方面的所有问题都应根据出版物规定的要求进行修改。作为论文作者,他辛辛苦苦获得的实验数据当然是珍惜的,他一直希望在论文中尽可能的表达出来。但是论文的审稿人眼光很清晰,经常会提出一些合并或者删除的建议。这时候作者要冷静思考,包括论文,不包括不必要的。只有“削减复杂性,简化三秋树”,才能以“新领导”的方式产生“二月花”。
论文审稿人经常对讨论的观点发表意见。这需要仔细审查,以决定是否通过修正案。毕竟,论文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根据的。只要是合理的,有根据的,可以说明审稿人的意见,保留自己的意见。但是,有时候论文作者是在自己的地方的一个角落里,思想越来越狭隘。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论文的评论者指出了论文论点和观点中的问题,情况也是如此。这时,论文作者要认真考虑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权衡,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一心迎合。抱着探索真理的态度,互相沟通,共同提高。
看完论文,有些意见不大,稍加修改就可以发表了。有些要大改才能出版。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者基本观点错误,不能发表。作者应该冷静地分析这些意见,并妥善处理。凡事都要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如果确认结果和意见正确,可以在拒绝后将论文改到其他期刊。你不能同时提交两份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