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
应用文献写作的概念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的。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写作意图,会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构思,小编收集了应用文的写作基础,欢迎阅读。
一,归纳和演绎的思路
(a)上岗
归纳法是从两个以上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原因的共同属性中推导出同类事物或原因的普遍结论的推理方法。是一种从个体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形成归纳思维。如探索某些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提炼和总结先进经验等。可以用这个想法。
下列方法可用于归纳:
1.完全归纳。也就是说,是考察同一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的共同属性,得出普遍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遗漏任何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比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年,总结并重点关注国家科委等单位组建的扶贫团(组)对贫困地区的帮助,使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后强调:“这些部门艰苦有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国务院特别通知并表彰。”如果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效果就不一样了。
一般来说,用归纳法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是最可靠的。但实际上,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达到完全归纳。在应用文写作中,很少用到完全归纳法。
2.简单枚举法。即根据对某种事物的某些对象的概括,引入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这是一个不完全的归纳。比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条的结论是“徐清文同志、吴春山同志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战斗,一生光荣。他们不愧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选择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故事来介绍,而不是罗列所有的故事(没有必要那样写,由于篇幅的限制也不可能)。很多调查报告、总结、情况报告、表彰或处分的文稿都是用这种方法或思路。
简单枚举法虽然使用方便,但容易轻率归纳,导致片面概括,使结论片面、绝对。使用这种归纳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不要犹豫,因为有些东西不是归纳性的。我们可以选择“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在一定条件下”等限制性词语,以显示其相对性,并留有余地。第二,不要只关注相似事物的数量或表面相似性,而忽略相似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结论偏离事物的本质。要注意进一步深入分析重要的归纳对象或结论,充分考虑时空变化后的情况,使归纳结论更加正确和深刻。
3.科学归纳。也就是说,某一类事物的某些对象必然与某一属性相关联,并且推导出所有这样的事物都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以科学实验和科学分析的结果为基础,通过研究几个同类对象与某一属性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概括出普遍的结论。比简单枚举法更可靠,但其结论仍需实践检验。科学归纳考察的对象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才能使结论正确。这种方法常用于rational应用程序文档的开发。比如《市经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调查报告》,通过对本市几个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的典型调查和科学分析,得出了本市国有企业转制运行机制的几个可行措施。文章采用科学归纳,结论必然有说服力。
(2)扣除
这是一种在普遍性的前提下得出特殊个体结论的思维方法。与归纳思维方向相反,从整体到个体,从一般到特殊。根据一般原理(公理、真理、常识或人们公认的共识等。),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原理所包含的个别事物或原因,从而形成应用文献的演绎思维。比如《市局关于机关干部勤政廉政的规定》写道:“诚信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赢得人民信任的根本保证,是政府干部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只有廉洁高效,党的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党和政府才有可能同心同德地领导和团结大家渡过难关,深化改革,实现“四个现代化”。全体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身作则,勤政廉政。根据我局工作实际,特作如下规定……”这里采用演绎思维。演绎法常用于理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
在文书写作中运用演绎法时,作为依据和前提的一般结论必须正确,才能进行直接推导。如果作为前提的一般结论只是相对正确的,那么在推理过程中,在肯定大部分事物或原因的同时,也要考虑个别事物的特殊性,以避免结论的片面性。
至于演绎法中常用的推理方法,本书就不详细介绍了。
(三)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归纳法和演绎法既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又是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的前提往往是通过归纳得出的。可以说,归纳的结论是演绎的前提,没有归纳就不可能有演绎。而归纳也离不开演绎。为了准确而典型地选择个别事物,我们必须依靠演绎来检验这些个别事物,并决定抛弃它们。也就是说,根据未定和假设的一般,我们可以发现和考察个体以便正确总结;归纳得出的一般结论,也要经过演绎的验证和推广。
在应用文写作中分别运用归纳思维或演绎思维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性。
二、总分思路
总分的思路是综合和分析两种思路形成的文章思路。总分的想法也是应用文档写作中常见的想法。分析就是把事物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研究,也就是把事物从总到分分成几个部分。分解物理的东西,分类剥离抽象的东西,就是分析。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也就是从点到总,把零设定为整体。综合的过程就是把物理的东西结合起来,把抽象的东西总结出来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不可能具体深入地了解,就不可能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先导。没有综合,就看不到全局,可能只看到树看不到林,分析缺乏方向和目标。分析重在发现事物的本质。分析不是目的,而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分析之后,要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放入整体中,放入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作用和矛盾中,放入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中去考察它们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把握它们的本质。而综合不是现象的罗列,不是事物各部分的机械叠加,而是根据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事物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本质的反映,从而把事物的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这也是分析的目的。
在应用文写作中,关键是要善于分析客观对象,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
(二)一是善于分类和归类
对复杂集体事物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类型进行分类就是分类。
发,把分散的材料分成若干平行的类别进行分类。分类和归类是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的重要步骤。分类和归类是全面深入分析事物的基础。善于分类,有助于对事物进行有序、系统的分析。比如某市党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就要专门写一篇经验总结。如果是关在笼子里写的,那就不深刻了,甚至让人看了就跑题了。将代理物流的改革划分为代理事务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餐饮管理、物资管理等,会更加具体和深刻。
分类时注意以下几点:
1、分类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分类可以一次分类(也叫初级分类);也可以分多次(多级)分类,即把事物分成几个大类后,再进一步划分每个大类,实现多级分类。所谓全面,就是无论是一级分类还是多级分类,每一级分类都要尽可能全面,不能有遗漏,这样才能使内容的各个方面尽可能与事物的本来面貌保持一致。比如单位的综合工作总结可以分类总结,看工作成效,但有些工作不能省略。深入是指根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和写作意图,如果可以对对象进行分类,就要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分类,便于深入解释和深入分析。其实分类层次很少,很容易看到事物的全貌;分类层次多,便于深入分析事物的本质属性。
2.分类标准要正确、灵活。当事物被分类时,它们可以被分类为非本质属性,如事物的表征或本质属性。但每次都要用统一的标准对同一级别进行分类,才能保证正确分类。只有标准一致,各种事物才能并列、对立或矛盾,但不能交叉相关。如果分类不正确,文章就会缺乏逻辑。例如,一个县政府在总结过去一年深化改革的成就时,将一些任务分类如下:
水利设施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战线抵御灾害,获得大丰收
劳动力交换战线运行机制的转变已初见成效
清河大桥建成通车
金融和贸易前沿合同的有效性
教育、文化和卫生工作取得了成就
计划生育达到了新的水平
科技兴农促丰收
高考率提高了
达到“创造健康”的目的
坚持“两手抓”,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无论是一级分类还是二级分类,以上分类标准并不一致,所以内容凌乱,交叉。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框架写文章,效果明显不好。
强调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分类应该始终坚持同一标准。有时候,同一个复杂的东西,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对一个机关干部队伍的考察,可以按照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龄等标准进行逐项分类,但每一项的具体分类标准还是要一致的。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反映干部的现状。
分类标准的灵活性也体现在分类的相对性上。事物之间联系的相对性决定了事物之间差异的相对性。有时候在给事物分类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到绝对清晰的。有些特殊的、难以归入某一类的东西,可以归入“其他”;有些东西很难归类到某一类,但是渗透到各个类别,边缘之间处于模糊状态
纵截面就是纵截面,即按照时间顺序,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情况分为几个阶段,逐一进行考察和分析。对于有自己的时间阶段和发展过程的东西,写作时可以采用纵剖面的方法。横截面就是横向分析,就是把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各个因素分成几个部分,逐一进行考察分析。写作时,常用截面法分析各种要素并列的事物。比如写一篇做好环保检查的总结,可以用纵剖面的方法分析各个阶段的工作,总结检查工作的做法和成果:
分析环境保护情况,认识检查的意义
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动群众
协调组织力量,制定好检查计划
逐级自查抽查,认真细致检查
执法严肃,纪律严明,奖惩分明
总结经验教训,搞好环境保护
横断面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各方面的经验,探索检查工作的规律:
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检查权力的组织实施
广泛宣传,重视舆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检查工作不正规
体现政策,明确奖惩,树立扬上抑下的典范
依法行政,综合治理,促进环境保护
不难看出,纵剖面法写的总结侧重于反映工作的过程、实践和成果;而采用横断面方法分类时,书面总结侧重于探索工作中的经验和规律,两者侧重点明显不同。事实上,这两种方法可以在写作中交替使用。
(三)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任何事物的分析都离不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对分析对象的各种因素及其性质进行判断和分析。定量分析是判断和分析分析对象与其各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前者注重物质和实质的确定,后者注重事物数量的确定。任何事情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所以要尽可能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分析才能更深入,更准确,表达才能更直观,更有说服力。比如,要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如果仅仅是定性分析,就会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如果只有定量分析,那就没意思了,甚至会让人跑题。只有将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更深刻、更形象地解释事物的本质。
第三,因果思维
因果思维是运用探究原因、发现结果的思维方法形成的文章思维。在应用型文献的写作中,根据写作意图和人们的接受心理,往往采用追果思维。
在应用因果思维写应用文时,首先要综合分析导致结果或现状的原因。在很多原因中,首先要抓住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原因。要实事求是,综合分析事物的内因和外因,不能只抓一点不抓其余,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其次,要深入分析结果产生的原因。要深入分析,从原因中探究原因,这叫因果分析。因为有时候肤浅的原因只是一种现象,如果我们肤浅的分析,基于肤浅的原因得出结论,结论可能会很肤浅。所以要尽量“问下一步是什么”,揭示最深、最根本、最有效的原因,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比如某厂生产的传统产品销售疲软,该厂要求对市场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发现,销售疲软的原因很多,如广告效果不佳、营销渠道不畅、产品包装过时、产品风格单一、产品质量下降等。经过分析研究,确定质量下降是关键。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一线工人无视质量,检查人员不负责任。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员工普遍缺乏质量意识造成的。追根溯源,发现工厂领导缺乏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只注重产品的数量和产值,忽视了产品的质量。这样抓住了深层次的根源,提出了“领导重视质量,重视宣传,开拓渠道”的对策,使产品的销售再现。
第四,比较观念
比较的思想是用比较和评价
由其他思维方法形成的文章思维。
比较可以分为两类:时间和空间。时间比较是历史形式上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差异,也称为纵向比较和历史比较。空间比较是对现实既定形式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同时识别不同空间不同事物的异同,这也叫横向比较和现实比较。纵向比较可以溯源,使思维清晰,容易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但思维狭隘,无法展开。宽泛的思维很容易看到事物与相关事物的差距,但可能浮在事物的表面,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和本质。两者各有利弊,可以综合使用,即方案比较法,也称综合比较法或优化法。即在相同条件下,考虑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综合比较几种方案和情况,以确定最佳方案和最正确的情况。这种综合比较法常用于规划、方案、可行性报告、经济预测报告、决策意见等语言的构思写作。
任何比较都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即比较的标准要一致。我们应该注意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异同和性质。还要注意比较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事物。
第五,进步思维
进步思维是用进步思维的方法形成的一种文章思维。递进思维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认识事物或事物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东西解释得深刻而清晰,解释一些复杂的关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一些合理性很强的申请文件往往遵循这种方法形成文章思路:要么由浅入深的认识问题,要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农村文化活动设施量少质差的现状亟待改变》的调查报告写的如下:
xx县农村文化活动设施数量和质量较差
“文化饥饿”导致农村精神文明的衰落
文化活动质量差的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农村文化活动建设